首页 > 总结 >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共4篇)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共4篇)

小达达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共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 第1篇

本学期开学不久,我们学校就开展了读书节活动。首先,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读书节活动方案,并通过教师例会、班主任会议、语文教研组会议多次就方案进行指导。在大家共同的配合下,我校“中华经典诵读”读书节开展井然有序。

在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看着书、读着书、品味着书,书籍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收获。著名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冬日,书籍为我们驱散寒冷;夏天,书籍给我们带来阴凉。当我们遇到困难,书籍可以为我们鼓起勇气;当我们彷徨无助,书籍可以指引我们前行。捧着书本阅读,就像在喝着一碗美味的心灵鸡汤。徜徉在书海,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这次读书节中,开展了近十项各种形式的活动,全校同学都参与了各项比赛。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大家分享着读书的乐趣,交流着读书的感悟,也飞溅着因读书而产生的'思维和情感火花。教室里、书架前,图书管里到处可以看到同学们如饥似渴的身影。

在电子小报比赛中,同学们集思广益;在二年级查字典比赛中,小朋友用工具书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中高年级荣辱观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知荣明耻,讲得声情并茂;还有全校同学一起参加的课文朗读比赛,更是精彩纷呈。我们还举行了全校性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涌现了一批古诗之星……这所有的收获、感动、成功来自何处?毫无疑问,那就是——阅读!

这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得到了全校多数同学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全校涌现出了很多阅读小明星,不少同学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六(3)中队获得实际“书香班级”称号。我校的龚逸之、施吾金等同学被评为市级“阅读之星“。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飘散出缕缕书香。读书路上,让我们继续快乐前行!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 第2篇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具有较多可整合之处

课程资源,这里专指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万松园小学是广东省书香校园,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读书活动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在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后,发现其与万松园小学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具有诸多思想上的共通点。“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兼备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较多可整合之处。以万松园小学近年采用的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见表1)。

从表1可知,无论何种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其中的较多内容均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例如祖国河山、中国历史、中华儿女和中华文化等,构成了丰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与上述主题内容正好契合的是近年“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定内容,例如“中华之魂”“中华节日文化”等。万松园小学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经典诵读”的活动内容。具体而言:精心挑选“经典诵读”的文本内容,用心设计“经典诵读”的过程,将优秀文化的精髓和参与者的体验整合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之中,使其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又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样的做法,使“经典诵读”的文本内容及活动过程成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结合的课程资源。

首先,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典诵读”的文本内容,使其成为课程资源,既丰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又增强课程的开放生成性,还使教学充满活力。其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为教学服务。新课程引入“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这一概念,把课程资源分为“非生命载体”和“生命载体”两种形式。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即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据此,“经典诵读”的内容可作为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的确,经典作品能够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是因为它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即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托的“生命载体”。据此,“经典诵读”活动的亲身参与者(专家与指导教师)可作为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确实,专家与指导教师在参与“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其丰富的知识、不凡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因此,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典诵读”的文本内容,使其成为课程资源,并将其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意义非同凡响。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与“经典诵读”活动内容的主题整合设计

“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较高的匹配性,因此,通过合理设计,总结“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题,提炼“经典诵读”活动内容的主题,将两者有机整合后,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就这样,备课组教师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要求和“经典诵读”的文本内容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经典诵读”活动内容的主题整合设计(见表2)。

首先,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例如在高年级成立“经典诵读”小组,在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为实验班,选择三个班为对比班。其次,把“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开发为课程资源,为学生开辟教材以外的“第二阵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既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又更好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使“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成为课程资源的实施策略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五字诀中提到“集”,即对每个问题都要搜集材料,以便精益求精地研究。这与使“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成为课程资源的做法殊途同归。赞可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那么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可见,只有使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成为课程资源,合理地引进“品德与社会”课程,课内的40分钟才能被充分利用;只有让课程资源进入课外,才能为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预留更多空间。那么,如何使“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成为课程资源,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内外呢?两个要诀:相互联系,有效整合。两个理念:“经典诵读”彩排现场即是“品德与社会”课堂,将“经典诵读”资源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

1.“经典诵读”彩排现场即是“品德与社会”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道理,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此外,在“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可进行品德教育的契机,可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延伸。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专家和指导教师”这一课程资源,灵活地把“经典诵读”彩排现场变为“品德与社会”课堂。

例如,在“经典诵读”节目《悦动新春》的彩排现场,指导教师告诉我,扮演爷爷、奶奶、孙子和孙女的学生找不到感觉,表演夸张且脸谱化。于是,我循循善诱:“爷爷、奶奶平时对你们那么好,你们一定观察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能模仿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吗?”就这样,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演得惟妙惟肖。我适时表扬他们,并叮嘱他们回家问候爷爷、奶奶并为其捶背、送茶。第二天再次彩排时,学生已找到对爷爷、奶奶尊重、亲近的感觉,表演越发自然。此后,我一直鼓励学生尊重和亲近爷爷奶奶,到家长来观摩表演时,有的家长高兴地表示:孩子在家越来越孝顺,这是学校育人的功劳。

又如,在“经典诵读”节目《追寻英雄的足迹》的彩排现场,由于时间较长,学生感觉枯燥,表演状态不佳。于是,我结合“追寻英雄的足迹”这一主题,鼓励学生发扬“长征”精神,寻找鼓舞士气的方法。就这样,学生纷纷出谋划策(例如:唱革命歌曲、进行耐力比赛和讲英雄故事等),最终找到排练的乐趣,表演也逐步到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彩排,学生既增长知识,又磨砺意志,达到双重的育人效果。

2. 将“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

(1)联系“经典诵读”经验,激发“头脑风暴”

如果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使其成为课程资源,并将其导入“品德与社会”课堂,那么便能为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炎黄子孙的心愿”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环节:“新年到了,如果让你送一份礼物给海外的华侨小朋友,你会送什么?在赠送过程中,你会引用哪些经典来向他们介绍这份礼物的寓意?”有的学生引经据典地介绍礼物的深刻寓意,有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与春节有关的故事。此时,学生从“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的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派上用场。又如在教学“独特的中华文化”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越洋视频通话的环节,让学生向海外的华侨小朋友介绍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于是,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学过的有关“春节习俗”的知识(包括鞠躬礼、拱手礼等礼仪)都派上用场。就这样,浓浓的中国传统年味弥漫在课堂中。由于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使其成为课程资源,并将其导入“品德与社会”课堂,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跃,既增强学生运用民俗知识的意识,又强化学生对中华儿女身份的认同。

“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处漫溯、向多方面发散。由于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已吸收了大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再设计相关的运用环节,提供相应的平台,便促成学生的经验分享,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使“经典诵读”课程资源成为学生经验的宝库。

(2)鼓励行为实践,解放体验空间

只有亲身经历、主动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才能从书本中“走”出来,落户到学生的心里,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财富。因此,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体验一旦与“经典诵读”课程资源相结合,便产生奇妙的作用,带来强烈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四君子·中华魂》的同时,我选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不屈的中国人”这一主题,与五年级的军训相结合,并以这一主题连续四周进行教学。从“经典诵读”课程资源中,学生既深刻感受到“梅”“兰”“菊”“竹”这“四君子”的高风亮节,又明显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又如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不屈的中国人”这一主题时,我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熟知的“不屈的中国人”的故事,再让学生将这些人的风骨与“四君子”的特点相结合。在最后的实践环节,先在校内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再安排五年级学生外出军训,让学生在连续的军训中真正体验“坚强”的意义。由“经典诵读”课程资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再到具体实践,三个层次的递进使学生从模糊地感知到实在地领悟道理。由于有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再加上实践的感受,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在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震撼都直抵内心,影响深远。“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能把教材中的抽象文字变得生动、活泼,既使哲理形象化,又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3)渗透人文知识,延伸学习长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之深厚非一时一日之功。打开文学殿堂的大门,先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之美妙,再让学生主动开发资源,必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追寻英雄的足迹”时,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诗词和的故事。在“经典诵读”活动彩排过程中,我给学生讲了很多开国元勋和人民英雄的故事。在教学“向人民英雄致敬”主题中的“光辉的历程”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收集、欣赏并背诵诗词,还进行讲故事(有关的故事)比赛。就这样,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对其采用延伸性策略,以一点牵一线,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3. 将“经典诵读”活动内容导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效能

将“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与“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后,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品德素养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效果。在“经典阅读”活动内容导入“品德与社会”课程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明显不同(见表3和表4)。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 第3篇

一、工作回顾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我校一直积极响应镇教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从开学初计划的制定,到考核等方式,使得经典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广大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取得的成绩

如今,我年级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忙,所以在“经典诵读”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

2、我们的工作还是比较被动,有依赖性,在进行“经典诵读”时缺乏创造性。

3、部分学生背诵量少,部分班级在执行开学初计划上不和拍节。

四、努力方向

1、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2、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的评选活动。

3、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4、语文老师共同进行诵读活动。

5、家庭作业中深入诵读内容。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 第4篇

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20xx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分年级列出了重点诵读篇目,确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长期开展。

二、注重宣传

学校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与学校文化建设想相结合,利用学校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学校教学的适当环节,在全员和普及上下功夫。

四、成效显著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们打造了一批诵读精品,发现了众多具有天赋和灵性的诵读人才,对中小学生的诵读水平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了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的重要意义。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诵读经典活动总结(共4篇)

微信扫码分享